對中國電信改革的思考
作者:陳景國 514
引言
事實證明,如果電信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設施地位削弱了,就會制約經濟的發(fā)展。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國就有過這樣的教訓:國民經濟要快速發(fā)展,但電信的供應跟
不上需求,一時成了嚴重阻礙經濟發(fā)展的瓶頸!由于政府及時采取了得力措施:如跳躍式的技術引進,三個“倒一-九”的政策支持,實行高水平的初裝費……,使電信很快擺脫了被動局面,進入良性發(fā)展過程。從“七·五”、“八·五”、“九·五”一直到現在,獲得了世人矚目的穩(wěn)定的超常式發(fā)展。在20多年的時間里,國內市場做大了,從網絡規(guī)模到用戶數量,我國都處在世界前列。在超常發(fā)展的同時,為了與國際接軌,為了直面加入WTO后的挑戰(zhàn),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主動的、穩(wěn)妥地進行電信體制改革。概而言之,我國的電信改革已跨越了三大步。
我國電信業(yè)改革歷程
第一步,1994年—1998年:初試體制改革,初見電信競爭。
1994年,中國聯通公司成立。郵電部獨家壟斷國內電信市場的局面開始改變。雙壟斷寡頭的競爭使基本電信服務市場效率得到改進,在聯通公司進入的移動通信市場,郵電部門大幅降低了入網費和資費,但電信市場并沒有形成規(guī)模競爭。
第二步,1998—1999年:機構改革和產業(yè)重組,第一次拆分中國電信。
1998年3月,政府機構改革,在原電子部和郵電部的基礎上組建信息產業(yè)部,隨后電信業(yè)實現了政企分開。1999年2月,信息產業(yè)部決定對中國電信拆分重組,將中國電信的尋呼、衛(wèi)星和移動業(yè)務剝離出去。原中國電信拆分成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衛(wèi)星通信公司等3個公司,尋呼業(yè)務并入聯通公司。此外,為強化競爭,政府又給網通公司、吉通公司和鐵通公司頒發(fā)了電信運營許可證?,F在國內電信市場共有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網通、吉通、鐵通和中國衛(wèi)星通信等7家電信運營商,初步形成電信市場分層競爭格局。
第三步,2002年上半年:第二次大規(guī)模重組,第二次拆分中國電信。
為了進一步“打破壟斷,公平競爭、優(yōu)化配置、加強監(jiān)管”,國務院決定對固定電信企業(yè)進行重組整合。此次電信改革雖然涉及已有的多家電信運營商,但重點仍然是針對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的,可以說這是第二次對其拆分。5月16日“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和“中國網通集團公司”正式掛牌,為這次市場重組劃上了一個階段性句號,重組后的各運營商還需要調整和整合。
當前的競爭格局
1、進一步破除一股獨大的局面
這次重組整合后,我國電信市場份額隨之發(fā)生變化,中國電信領域已形成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衛(wèi)星和鐵通公司等六家基礎電信企業(yè)和4000多家增值電信、無線尋呼企業(yè)相互競爭的市場格局。中國移動首次成為我國最大的電信運營商,新的中國網通將躍居第三,中國聯通下降到第四,余下的市場份額則由中國衛(wèi)星通信集團和鐵通分食。而且,各電信企業(yè)的市場占有率均低于50%,沒有一家獨大的局面。如果按各公司現有的市場份額排名次,中國移動將首次成為我國最大的電信運營商,業(yè)務收入占36.6%;新的中國電信集團次之,占33.8%;新的中國網通集團躍居第三,占17.2%;中國聯通下降到第四,占11.3%;中國衛(wèi)星和鐵通公司只占1.1%。雖然沒有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但從上述6家經營基礎電信業(yè)務運營商市場份額看,第5名和第6名與前4名的差距仍然非常大。事實上中國鐵通和中國衛(wèi)星集團公司目前的運營勢力、市場份額和競爭能力都還不能與其他4家相比。所以,也有的專家將這次重組稱為5+1(衛(wèi)通)或4+2(鐵通和衛(wèi)通),認為國內電信市場將逐步形成以四大勢力接近的大型電信集團公司為核心、一大批專業(yè)化的各類中小型企業(yè)為外圍的基本競爭形勢。
2、有意破除本地壟斷
據媒體報道,早在中國正式成為WTO成員的第二天,即2001年12月12日,國務院就批準了中國電信南北分家的方案,提出了“打破壟斷,公平競爭、優(yōu)化配置、加強監(jiān)管”的指導方針,決定對固定電信企業(yè)進行重組整合。我國這次實施的重組,兩大集團公司仍擁有中國電信已有的業(yè)務經營范圍,允許兩大集團公司各自在對方區(qū)域內建設本地電話網和經營本地固定電話等業(yè)務,雙方相互提供平等接入等互惠服務。南北兩部分按光纖數和信道容量分別擁有中國電信全國干線傳輸網70%和30%的產權,以及所屬轄區(qū)內的全部本地電話網。重組整合后的中國電信集團和中國網通集團,是中國電信業(yè)兩家實力相當的固定電信主體運營企業(yè),雙方在全國均擁有完整的長途干線傳輸網和所屬地區(qū)完整的本地電話網,具備平等接入、比較競爭的基礎條件,并具有本地電話、長途電話、國際電話和國際互聯網業(yè)務經營權。同時,南北可以競爭又可以滲透:新網通既有北方10省的電信資產,又有全國先進的IP骨干網,且在掛牌前幾個月前就已在南方大城市“網進”了1000座頂級寫字樓的電信業(yè)務,就象“楔子”一樣打進了新的中國電信的核心地區(qū)。另一方面,新的中國電信占有全國70%的電信資源,他可以利用資源優(yōu)勢向北方擴張。
3、有利提高服務質量
新的競爭局面形成后,用戶選擇電信服務余地大了,可以貨比三家。競爭對用戶是有利的,一方面可以享受更周到的電信服務;另一方面,通過競爭可以由市場來調節(jié)電信資費,長話費將進一步下降。幾年前世界范圍內一個流行一種說法,在電信資費中的距離因素不再重要,所謂“距離趨于死亡”。這種說法在發(fā)達國家開始變?yōu)楝F實,但我國還沒有做到。通過重組和競爭,我國將加快向這一目標前進的步伐。
對我國電信改革的思考
1、過分拆分傳統(tǒng)電信公司未必是最佳選擇
從歐盟和美國的電信改革歷史看,兩者最大的區(qū)別之一是“處置”原有的傳統(tǒng)電信公司所采取的方式不一樣,結果也就完全不同了。在美國,首先通過法律手段對AT&T進行拆分,每拆分一次,AT&T縮水一次,如今坐在美國長途通信市場第一把交椅的是WorldCom公司,而在無線市場,AT&T也只排位第三。如今的AT&T雖然仍是全球電信業(yè)里的“大腕”,但今非昔比,成了“瘦死的駱駝”。歐盟各國對傳統(tǒng)電信公司進行改革時,采取溫和、寬容甚至保護的政策,在長達10-17(英國)的電信改革過程中,沒有一家傳統(tǒng)電信公司被拆分,相反少數國家,如意大利卻通過拆分市場份額較小的公司來加強傳統(tǒng)電信公司。結果歐盟傳統(tǒng)電信公司在改革中并未受到根本損害,競爭局面照樣形成。歐盟一批傳統(tǒng)電信公司從2001年開始走下坡,是3G牌照折騰的結果,與改革無關。
我國的電信改革如果以1994年中國聯通公司成立為起點,至今將近9年了。開始時只有中國電信與聯通公司兩家競爭,人們習慣將這種市場格局叫做“雙壟斷”,認為是復制了英國90年代以前的競爭模式。1998年到2002年我國進行的兩次重大電信改革與重組,很象是美國的改革模式,改革的重點對象是市場的傳統(tǒng)主導公司-中國電信。使中國電信就象當年的AT&T一樣,市場規(guī)模越來越小,競爭力自然受到削弱。從表面上看,此次電信改革雖然涉及已有的多家電信運營商,但重點仍然是針對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的。3年前的1999年2月,中國電信第一次遭到拆分重組。日前完成的第二次電信體制改革進一步弱化了原中國電信集團的市場地位,使其失去了曾經擁有的″半壁江山″。2001年,中國電信雖然遇到了多年來不曾有過的業(yè)績滑坡,但仍然占中國整個電信市場業(yè)務收入的51%。新掛牌的“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和“中國網通集團公司”分別占原中國電信業(yè)務收入的33.8%和17.2%,新的中國電信集團首次退至次席。
2、誰是國家隊?
早在1998年-1999年,當時的中國電信面臨改組、“橫切和豎切”時,無數業(yè)內人士和專家就在許多場合不厭其煩提出這么一些問題:面臨激烈的國際競爭,電信領域需不需要“國家隊”?支離中國電信,誰來當“國家隊”?今天重提這個沉重的話題,可謂“老調重談”,可是這個話題是值得政府考慮的。雖說經過當前的改革,基礎電信業(yè)務里有多家運營商,且沒有一家的市場份額超過50%。那么,重組后的幾家大型電信集團公司是不是同為“國家隊”?如果同為“國家隊”,除聯通集團公司外,其余均未獲得全業(yè)務許可證,總覺得不象“國家隊”;沒有全業(yè)務許可證,“國家隊”又如何實現彼此之間或與國外同行的同質競爭?而且,我們目前面臨的國際環(huán)境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過去我們不是WTO成員,真正參與國際競爭似乎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如今我們已經“入世”,我國政府承諾外資將逐步進入我國電信市場。就是說,我國電信業(yè)已經置于WTO的競爭環(huán)境中。相對我國目前的幾大基礎電信運營商而言,那些身經百戰(zhàn)的外國跨國運營商就象“巨無霸”。在憑勢力說話的市場競爭中,我國現有的運營商就是再過幾年恐怕也很難與“巨無霸”們抗衡。再說歐盟,歐盟之所以不輕易拆分傳統(tǒng)電信公司,就是繼續(xù)發(fā)揮傳統(tǒng)公司大而強的優(yōu)勢,同時改造其資本結構,幫助其增強活力和競爭力,使改制后的傳統(tǒng)公司仍然是各國的“國家隊”。歐盟15國1998年全面開放電信市場后,國不論大小,所受影響并不大??梢姡娦攀袌鰺o論競爭如何激烈,不能沒有“排頭兵”,不能沒有“國家隊”。通過此次重組,有實力的中國電信運營商在確保國內市場、做大做強、爭做“國家隊”同時,可采取合資、購并、參股等方式適時進入國際市場,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3、構建全業(yè)務運營商把握發(fā)展機遇
經過1999年和2002年兩次大的電信體制改革,都是政府發(fā)動和強制推進的,符合世界電信改革的潮流,是我國主動應對WTO挑戰(zhàn)采取的重大舉措。但人們普遍關注的某些問題在這次改革中還是沒有觸及:目前全國只有中國聯通是全業(yè)務運營商,傳統(tǒng)電信運營商不允許經營移動業(yè)務在WTO成員中是極少有的。此次重組,原來的中國網通是主要的受益者。中國移動集團公司在改組中并沒有受到影響。中國移動電信市場完全由移動公司和聯通公司兩家“雙壟斷”,雖然固網公司(包括鐵通)也在一些城市經營“小靈通”(PHS),但尚未形成大氣候,不足以成為上述兩家公司的競爭對手,事實上也不是一個層面的的競爭業(yè)務。人們有理由提出新的問題:象中國這樣的大國,政府主管部門頒發(fā)兩張移動經營許可證就夠了嗎?另外,幾乎在世界所有國家,不允許原來的傳統(tǒng)電信運營商經營移動業(yè)務的少之又少……如果說,過去的中國電信在2G移動通信領域只能旁觀,那么3G就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3G在國外曾被炒得“找不著北”,結果許多運營商被套,負責累累,經營慘淡。到現在為止,3G也沒有火起來,問題不是技術,而是市場還不成熟,供求不應期。這就說明,在技術和市場的關系方面,市場和需求是第一位的:市場驅動和刺激技術發(fā)展;新技術如果符合市場“呼喚”,則會催生新的市場。我國政府和制造商、運營商對待3G的態(tài)度是積極的、理智的、穩(wěn)健和務實的,因而沒有出現“3G泡沫”。但現在面臨一個新選擇:一旦3G市場成熟,其發(fā)展規(guī)模就會很快壯大。如果政府對經營固網的中國電信集團和網通集團給予經營3G許可證,這些公司就在重組后得到了大發(fā)展的機遇。
4、能破除本地壟斷嗎?
破除本地壟斷,在世界上都是一個難題。美國從1996年一直到現在,出臺許多反本地壟斷的法律及強制性規(guī)定,見效不理想,本地壟斷仍然我行我素,其他公司進入本地相當困難。除美國外,其他國家也找不出真正實現本地競爭的例子。我國是否通過重組就能破除本地壟斷,就能實現本地業(yè)務競爭?人們還是表示擔憂,因為縱觀國外的經驗和教訓,要做到這一點是非常不容易的,本地運營商會頑強地阻擊,而且各公司還會利用本地資源優(yōu)勢進行市場延申。如果真是這樣,南北方可以互到對方地盤經營市話業(yè)務的規(guī)定會不會成為“紙上談兵”?另外,除了當前新出現從南北兩家公司,其余公司如果要進入這兩家范圍建本地網,成本投入非常大,資本回收周期難以預測,投資風險使其他公司進入這兩家公司把持的本地市場望而卻步。
5、確保電信普遍服務
我國電信改革和重組后將面臨的一個實際問題,就是如何保證普遍服務。建立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已經寫進《電信條例》,但如何貫徹落實卻不是那么容易的。過去,我國的電信普遍服務基本由重組前的中國電信提供。據稱,中國電信每年要為此項服務支出80-100億元。換句話說,原中國電信每年在普遍服務方面的虧損達80-100億元,重組后,如果仍然讓新的中國電信一家承擔普遍服務顯然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能的。當務之急,電信主管部門要會同政府財政部門就建立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和普遍服務基金機制形成框架意見,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應配合政府就成本問題有一個合理的、科學的、令人信服的說法。在法規(guī)方面,也應該明確定義現階段我國普遍服務的目標,普遍服務的承擔者、實施者和提供者。
6、確保網絡互聯
網間互聯一直是困擾我國通信質量的一個棘手的問題,雖然信息產業(yè)部早就意識到,并制定了《電信網間互聯管理規(guī)定》。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各電信公司之間的惡性競爭,使得網間互聯規(guī)范很難得到認真執(zhí)行。
自中國聯通問世以來,網絡互聯凸現出來。比如,手機用戶發(fā)送中文短消息服務受寵后,在許多地方還只能在同一網絡間進行,移動、聯通手機不能互發(fā),互聯互通再一次受到挑戰(zhàn)。
在中國,網間互聯問題還有其他的形式,比如有的主導電信企業(yè)不積極提供互聯需要的管道、電路等必要的基礎電信設施;有的企業(yè)對國家批準已啟動的互聯所需的號碼,找種種理由拖延做數據,使要求互聯的一方無法開業(yè)務;網絡互聯后,個別主導企業(yè)網間中繼設備過少,不適應業(yè)務發(fā)展的需要,而且增加中繼難,造成通信不暢。
目前中國電信業(yè)互聯互通問題之所以如此突出,大部分是人為造成的。對于一個WTO成員來說,為競爭者提供網絡互聯是主導運營商的基本義務。經過此次重組,網絡互聯更加復雜了。為了使復雜的問題得到解決,政府管制機構要充分發(fā)揮市場監(jiān)管職能,執(zhí)法上要嚴格公正。運營商一定要調整觀念,堅決按照WTO的關于網絡互聯的規(guī)則和信息產業(yè)部關于《電信網間互聯管理規(guī)定》辦事,共同營造一個公平透明的競爭環(huán)境。
擴展閱讀
倒逼成本管理—降本增效中國行第247 2024.09.29
2024年9月19日—9月21日,姜上泉導師在蘇州主講第247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tǒng)》3天2夜方案訓戰(zhàn)營。中集集團、中鹽集團、中國建材、花園集團、深南電路、中原證券、空軍裝備5720等多家大型企業(yè)
作者:姜上泉詳情
中國郵政重慶公司降本增效訓戰(zhàn)輔導 2024.09.12
2024年9月9日–10日,姜上泉導師在中國郵政集團重慶公司訓練輔導降本增效系統(tǒng)。重慶郵政90多位財經人員參加了訓戰(zhàn)輔導。2天降本增效訓戰(zhàn)輔導,針對郵政速運的經營特點,姜上泉導師重點分享了降本增效五階
作者:姜上泉詳情
技術降本促進商務降價—降本增效中國行 2024.08.28
2024年8月22日—8月24日,姜上泉導師在北京主講第244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tǒng)》3天2夜方案訓戰(zhàn)營。中國建材、宇通客車、建龍集團、中國鐵路物資股份、中國遠大集團、中航物資裝備等多家500強企
作者:姜上泉詳情
快贏改善消除浪費—降本增效中國行第2 2024.08.22
2024年8月15日—8月17日,姜上泉導師在武夷山主講第243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tǒng)》方案訓戰(zhàn)營。來自福建省各地市的175位企業(yè)董事長、總經理及經管人員參加了訓戰(zhàn)。姜上泉導師重點分享了降本增效系
作者:姜上泉詳情
向人效提升要增長—降本增效中國行第2 2024.06.17
2024年6月13日—6月15日,姜上泉導師在廣州主講第238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tǒng)》3天2夜方案訓戰(zhàn)營。中國平安、科達股份、溫氏集團、東凌集團、德聯集團、德賽科技股份、三七互娛網絡科技、湖南郴電
作者:姜上泉詳情
開源增收是最好的降本降費—降本增效中 2024.05.27
2024年5月24日—5月26日,姜上泉導師在泉州主講第237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tǒng)》3天2夜方案訓戰(zhàn)營。來自福建省各地市的136位企業(yè)董事長、總經理及中高層經管人員參加了3天2夜《利潤空間—降本
作者:姜上泉詳情
版權聲明:
本網刊登/轉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或來源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網不對其真?zhèn)涡载撠煛?br /> 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本網轉載此文只是為 網友免費提供更多的知識或資訊,傳播管理/培訓經驗,不是直接以贏利為目的,版權歸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權方面問題或是本網相關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核實后將進行整理。
- 1不講道理才是硬道理 165
- 2HP大中華區(qū)總裁孫振 234
- 3經銷商終端建設的基本 90
- 4姜上泉老師人效提升咨 100
- 5姜上泉老師降本增效咨 98
- 6中小企業(yè)招聘廣告的內 27421
- 7姜上泉老師:泉州市精 226
- 8姜上泉老師降本增效咨 14751
- 9倒逼成本管理—降本增 18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