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教育不應是快速消費品

 作者:虞立琪    215

一臉大胡子、短發(fā),喜歡挑戰(zhàn)常規(guī),甚至有些玩世不恭——這位頗有江湖人氣質的中年人卻又并非莽漢。劉寶成,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法國際工商管理學院院長,戴著金絲眼鏡讓他看上去溫和了一些。除了一手讓對外經貿大學的中法國際工商管理學院走向市場嶄露頭角外,劉尚辦有自己的幾家公司、擔任多家企業(yè)的顧問,同時,他是著名的“一元錢工資”的商學院院長。
劉寶成曾經在美國西東大學就讀MBA和MSIB,也曾經擔任過多家外資公司的高管。2001年后,重返對外經貿大學任教的劉寶成擔任了對外經貿大學兩個二級學院——中法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及中美國際管理學院的院長職位,經歷了這兩個學院走向市場的種種嘗試、努力、挫敗和巨大收獲。
在宣布成立3個月之內就以21.6萬元的學費招滿學員的中美國際管理學院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國內媒體將其稱謂商學院的一匹黑馬,獨創(chuàng)的“三聯導師制”和“教學伙伴制”頗得同行稱道。然而就在一年前,變故突起,劉寶成與美國馬里蘭大學分道揚鑣。“美方要求大幅提高學費,我們自忖無法辦到,另外教育理念無法調和。道不同不足與謀??!”劉對《商務周刊》如是解釋,語氣中既透著灑脫,也不乏無奈。
劉寶成對《商務周刊》解釋說,從這件事中也可以看出“MBA教育是做企業(yè)還是做教育的兩難問題”。劉寶成曾為此組織過MBA院長論壇,希望通過這樣的組織把MBA教育體系聯系起來,但這個論壇日漸式微,終究沒有進展下去。而同一個問題的討論,卻至今還在不同的場合繼續(xù)著。
《商務周刊》:國內的MBA教育,經過15年的發(fā)展已經到一定的階段。您如何看待現在的MBA教育現狀?
劉寶成:我覺得中國所有的MBA教育都進入了一個誤區(qū),把教育當成了快速消費品,過度開發(fā),這是非常不好的。你看商學院的招生,基本上是廣告狂轟濫炸,有的一個項目就投入幾百萬元的廣告。那么,一個大學設立MBA、EMBA,你到底是把它看作創(chuàng)收還是看作大學教育體系的一部分?實際上,它應該是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培訓。
《商務周刊》:如果它是教育的一部分,應該如何體現?
劉寶成:教育講求學科的合理性,講求基礎和專業(yè)的搭配,更注重文化的浸染。既然大學頒發(fā)的是學位證書,而不是職業(yè)證書,就不應該偏廢基礎理論的教育,以及對學生文化及價值觀的熏陶。很多基礎教育,看上去不會馬上發(fā)生作用,但是對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未來的發(fā)展卻有莫大的關系。MBA要分清楚三個詞:教育、培訓、咨詢?,F在的情況是,很多企業(yè)管理者到商學院來,是因為工作中遇到了實際問題,希望得到一系列立竿見影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實際上是在期望得到一個培訓甚至是咨詢。于是現在很多地方演化為培訓,強調一招制敵的技能和上手很快的操作模塊,強調馬上就可以用。
現在,整個中國的消費心理,包括高端的教育消費心理,都是這樣的“急用現學”。把商學院和學生看作一種銷售關系也沒什么不可以,但是和其他銷售關系不一樣的是,學校作為教育機構,有點像醫(yī)院和病人的關系,理論上叫做信義關系。病人來找醫(yī)生,并不知道自己需要開什么藥物,學校也是同樣,因為學生無知或者少知才到你這里來的。學員來的動力,可能是工作中遇到問題,但是把學生塑造成什么樣子,是學校應該主要考慮的問題。MBA作為一個學位,主要的教育功能在于思想性,而不是向學員兜售幾個點子。
《商務周刊》:但是,國內MBA每年也有很多的排行榜,特別是學員選擇學校也常常依靠口碑,所以商學院必須辦得很好才能贏得學員,他們自身肯定要努力提供最好的產品,提供最能吸引學員的課程。
劉寶成:這就需要回答一個問題:你要看清教育,5年、10年都不一定真正看清楚?,F在評價商學院也都是從商品的眼光來評價的,相比國外有各種不同的排行、多元的評價體系,中國有點一邊倒。
我以前一直在推動一個商學院院長論壇,希望大家能夠坐下來,踏踏實實說說課程體系的問題,有一個共識,大家達成一個聯盟,不要這么急功近利。不過后來沒有辦下去。
《商務周刊》:我相信您本人也擔負著盈利的任務。那么,您是如何平衡盈利和教學之間的關系呢?
劉寶成:是的,我也有盈利的任務,所以平衡兩者的關系很難。我現在正在開發(fā)其他的課程,比如醞釀中的環(huán)境管理的課程。我的想法是,與其把MBA徹底商品化,不如再開別的東西。我們要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增長點,而不是在一個點上把它迅速地商品化。
另外,我認為學員不是客戶。對客戶,你只需為他服務、讓他高興;對學生則不管他的社會地位多高,還是要把他當作學生,讓他與自己的惰性和知識缺陷斗爭,挑戰(zhàn)極限。盡管那是痛苦的過程,但那也是讓他們真正受益的過程。
《商務周刊》:您管理過兩個商學院,一個是與美國著名的馬里蘭大學合作的中美國際管理學院,一個是與法國百年老牌大學巴黎第一大學合作的中法國際工商管理學院,您的合作者和任課教授分別來自美國和歐洲。在商學院教育中,美國文化與歐洲文化有著很大差異,您體會到這樣的差異了嗎?
劉寶成:是的,兩者最根本的是文化上的不同。美國文化個人色彩比較濃厚,勇于挑戰(zhàn),思維活躍,鼓勵辯論,直截了當,往往在兩點之間畫直線,中美學院的老師嚴格按照時間上課、下課、課間休息。而中法學院的老師則人文氣息濃厚,他們可能早早地在樓道里和同學打招呼,也可能遲到,高興起來會和同學去跳舞。
在教學上,這種區(qū)別也很明顯,從教材上就可以看出來。美國的教材無一例外地印刷精美、質地好,價格也很高,一本書要七八十美元,讓學生覺得很有面子;而中法學院授課基本沒有固定教材,越好的老師越不使用教材,因為他們認為授課內容一旦印刷成課本,特別是精美的硬殼書,那就過時了,不能代表最新的變化,不能反映自己的思維。另外,學費懸殊也很大,中美學院21.6萬元人民幣,中法學院最高收8萬多元人民幣??偟恼f來,美國的商業(yè)氣氛要更濃一些。
《商務周刊》:現在很多商學院都提出特色教學、本土化教學,您認為商學院要如何才能體現自己的特色?
劉寶成:我覺得現在談商學院的特色還為時過早。因為首先要商學院的質量達到一定的通用標準,才能去談特色。我曾經做過一個比方,如果刺猬渾身黏上孔雀毛,它會非常有特色,但它終究不會是孔雀,因為它沒有孔雀的靈魂和雍容。所以我一直堅持,做好質量再談特色。從商品競爭角度來講,特色是在質量標準化、競爭白熱化的基礎上出現,而中國商學院質量遠沒有達到標準化,競爭也沒有白熱化,因此還是扎實練內功。許多商學院在追求特色,實質上是找賣點。我在各種場合都強調,特色必須建立在質量的基礎上,否則就是標新立異,嘩眾取寵。中國的商學院還是應該將重心放在提高質量上。就目前的狀況而言,能夠保證基本質量水準就是已經是特色了。
《商務周刊》:您認為現在的商學院教育應該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學生?
劉寶成:我覺得MBA教育應該是一股清新之風,來扭轉現在商業(yè)社會上的一些不好的情況,轉而加大力度提倡商業(yè)道德、信用和對是非問題的正確判斷,而不是追逐名利。商學院僅僅傳授學生技能是不夠的,而是應該培養(yǎng)領導風范,讓學生能夠成為社會的表率,去影響自己身處的這個商業(yè)社會,特別是促進商業(yè)文化和價值觀向積極的方向發(fā)展。我曾經說過,如果中國企業(yè)領導者能夠把25%用在餐桌上的時間轉化到課桌上,中國的GDP會更加健康地增長,因為消費可以創(chuàng)造GDP,但是不能創(chuàng)造生產力。你看看我們多少的老總,多少企業(yè)的領導人,天天周旋在餐桌上、卡拉OK包房里。
具體來說,我理想中的高等管理人才應該具備“工”字型的結構:戰(zhàn)略視野+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溝通能力。對于國際化的管理人才來說,外語盡管是必要的,但它只是溝通能力的一部分,相比之下,態(tài)度、行為以及價值觀則更為重要。
 快速消費品 消費品 不應 應是 消費 快速 教育

擴展閱讀

北京長城腳下,細雨霏霏的探戈塢,《成功營銷》記者見到了作為土豆映像節(jié)的總冠名商,長安福特汽車有限公司銷售分公司副總經理劉宗信,他向記者介紹了長安福特近年來為更加貼近消費者所做的努力?! 】聪M者在做

  作者:李欣詳情


員工的價值主要就是體現在執(zhí)行力上。執(zhí)行力的背后,兩大支撐因素,一個是會不會干的技術問題,一個是想不想干的態(tài)度問題。態(tài)度問題的背后,又牽扯到待遇、企業(yè)文化、同事關系、內部氛圍、對公司及管理層的信任、管理

  作者:潘文富詳情


文旅消費年輕化,行業(yè)擁抱變化、積極轉型 近年來文旅客戶越來越年輕化,而部分文旅資源端在營銷和運營等方面還沿用著傳統(tǒng)的模式,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年輕游客對文旅項目的消費意愿。因此,在用戶年輕化的趨

  作者:楊建允詳情


周末上午,陪一位朋友帶著她兩歲的小孩到上海徐家匯的一家外資幼教機構參加音樂課,一個小時的音樂課,給我很大震撼,從中悟出很多管理上的道道。  其實,管理員工有時和帶孩子一樣有許多相同之處。  我們很多企

  作者:董栗序詳情


周末上午,陪一位朋友帶著她兩歲的小孩到上海徐家匯的一家外資幼教機構參加音樂課,一個小時的音樂課,給我很大震撼,從中悟出很多管理上的道道。其實,管理員工有時和帶孩子一樣有許多相同之處。我們很多企業(yè)的老板

  作者:董栗序詳情


三線城市卷煙消費現狀及策略分析 ——以湖南邵陽為例  湖南省邵陽市位于湘中偏西南,總人口760余萬,總面積2.1萬平方公里,為全省人口第一大市、土地面積第三大市。但是邵陽的總體經濟情況在全省排名處于中

  作者:陳琦詳情


版權聲明:

本網刊登/轉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或來源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網不對其真?zhèn)涡载撠煛?br /> 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本網轉載此文只是為 網友免費提供更多的知識或資訊,傳播管理/培訓經驗,不是直接以贏利為目的,版權歸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權方面問題或是本網相關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核實后將進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責聲明 常見問題 廣告服務 聯系方式 隱私保護 積分規(guī)則 關于我們 登陸幫助 友情鏈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gzzmzs.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資源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