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式管理,關鍵在于相信員工“有”

 202

事情成敗的關鍵在于信念而非方法,無論是你靈光乍現還是摸索出來的方法,或嘗到過些許甜頭,但久而久之以后都會被棄忘。而若是有了信念,其實方法就不缺了,就算是遭遇沖擊,你還是能夠“柳暗花明”又一策。

  教練技術作為一種管理技術亦如此。眾多管理者非常青睞教練管理技術的高效,經過培訓和輔導已經非常熟練地掌握了基本技巧,但回到企業(yè)教練的成果并不高效。透過觀察,發(fā)現答案是非常簡單,但卻非常嚴重,就是在與員工教練時,可以清晰看到,在內心無法相信員工是“有”的,無法堅信他們是可以的。

  如果你領教了教練式的高效,就必須明白它高效的核心之所在。這就是取決于她的本質——“取”,而在傳統(tǒng)的管理或溝通中,主要是在“給”的概念下開展.而“取”即從員工頭腦里找到方法,之所以高效原因如下:

  首先,是由員工自己發(fā)現的方法和策略,員工更加富有工作主動性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而不是“什么都要聽別人的”,情緒和思維長期壓抑,遇到問題的第一反應常是反彈和消極;

  其次,因為自發(fā)地參與了目標的制定。更加清晰自己工作角色的使命,形成自我的命令狀態(tài),工作中自律性和調適力非常高,不用你太多監(jiān)督,也不用總是遇到問題就來咨詢你。降低了過多“溝通”和“交接”帶來的損耗與風險;

  再者,無論是目標、路徑和策略,因為是自己想到和選擇的,是自己的承諾,所以更愿意負責,養(yǎng)成員工的成果導向意識,激發(fā)員工對成功、對奉獻、對目標的追求欲望;

  同時,因為全力以赴的工作精神狀態(tài),更加能夠激發(fā)自己的能力以及提高資源使用率,當然,當自己的能量不斷地增加以及目標的自主完成,自然是激發(fā)了員工的自信心和斗志;

  同樣,激發(fā)員工自我“當家作主”的主人翁感,讓員工提高對目標、對企業(yè)、對團隊的忠誠度。“什么事是自己的事?”。答:“我正在做的事,正在參與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當然,最最重要的是,當這些都養(yǎng)成為一個團隊習慣、企業(yè)習慣,成為一種文化的時候,那她的效應和成果,作為管理者應該清楚。

  而這一切都歸功于“取”,取出了員工的智慧、才能和熱情,取出了員工的思想、目標和信念。因為有很多東西,事實上是他人永遠也“給”不了的。

  所以管理者自然是愿意“取”,但問題是“取”不下去。這就是一個現實的矛盾,想“取”但無法堅信員工是“有”的,當然也就“取”得心里毛毛的,而放不開手腳。原因在于:

  一是源于傳統(tǒng)的管理思想。一直以來都是這樣的:我說他們照做,我開單他們拿藥,他們按照規(guī)章辦事就行了。突然把“頭腦和手腳”都由他們來,心里還是比較虛。突然改變還是不習慣;

  二是要面對現實目標。企業(yè)要效益,我是要完成目標的,哪有空去搞什么新模式,哪有空去“取”什么員工能力。工作不是練習,我還是守住過去比較穩(wěn)當;
三是自己比較能干。說來說去還是我自己“行”,比較有把握,“無法決定他人,但我可以把握自己”,我自己想怎么調整就怎么調整,心里踏實。

  干的好與壞,至少我不會欺騙自己吧。再說,我都做這么久了,還是有成績可以驗證的;

  四是員工真的不行,真的“沒有”。他來公司這么久了沒有做出什么成績,平時“溝通”他也說不出什么東西啊。他雖然是個部門負責人了,但還是個“孩子”。

  因為“取”的核心恰是信其“有”,既然“沒有”又如何取呢?那么到底是我不愿意信,還是員工還真的沒有什么可以取呢?這就是我們很多管理者對于教練式管理在實際運用中的最大障礙了。

  第一,員工如果真的不行,真的“沒有”,那么為什么要聘用他呢?這和你聘用人才的初衷完全相背的。請你列出當時你聘用他的理由,就可以看到有還是沒有?有什么?

  第二,你剛才列出的理由只是你能看到的,是否還有你沒有看到,但事實上他也可以的呢?

  第三,請你列出員工“沒有”、員工不行的關鍵因素,如果將這個因素移除了呢?

  第四,你是否認同,能力是鍛煉出來的,就如同你我一樣,也是從無到有,從不行到行。而我們有了經驗,如果讓員工比我們更快些,我們能做些什么呢?

  第五,假設我們一直在“給”,他們真正能“受”的到底有多少呢?(即你的鞋他們穿著跑)。這僅僅是你期待的成果和速度嗎?

  第六,我們自己是否也有不及之地?有多少?

  第七,如果他們有了意愿,有了要求,而我們是否可以支持他們的不及之地呢?

  “相信每個人都有巨大潛能”,這并不是一句僅用于鼓勵的語言,而是要在內心堅信。至少,“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的古諺,做為帶 “團隊”的你應該不會懷疑吧。很多管理者或是老板之所以累得死去活來,而不能自拔,就是因為始終不相信這兩句已經普及了許久的話是真實的。

  我國古代思想家管子在其《心術篇》中就提到:無代馬走,使盡其力;無代鳥飛,使臂其翼。意思是,你不代替馬兒走路,馬兒自然會奮力前奔,你不用代替鳥兒飛翔,鳥兒自然會振翅高飛。激活員工智慧,擁有真正的團隊能量,建設適應知識經濟環(huán)境下的現代高效企業(yè),關鍵還是在于相信員工,相信員工有能力,有潛力,有意愿。如何“取”出來?這就是“教練”的工作了,也正是管理者的天職。

  所以,教練式管理是一種模式,更是一種思想。

  至于你說,即使相信員工“有”,但還是感覺速度有些慢。如果真是能做到這樣那就好辦了,我們的接下來的目標和任務就是如何加強她的進度就可以了。我說過了,只要有了信念,方法就不遠了。
 關鍵在于 教練 在于 關鍵 員工 相信 管理

擴展閱讀

2024年9月19日—9月21日,姜上泉導師在蘇州主講第247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tǒng)》3天2夜方案訓戰(zhàn)營。中集集團、中鹽集團、中國建材、花園集團、深南電路、中原證券、空軍裝備5720等多家大型企業(yè)

  作者:姜上泉詳情


考核,是員工付出和收益之間的一個動態(tài)評估機制。理想化的結果是勞資雙方都滿意——員工活沒少干,老板錢沒少給。但是,現實中,大多數公司的考核機制很難做到公開、公平、公正。老板總覺得花錢養(yǎng)了一幫廢物,而員工

  作者:潘文富詳情


早期的經銷商幾乎都是產品驅動,運營方式就是賣貨,盈利方式就是靠賣貨賺差價,然后就是多賣貨,賣名牌貨,賣新產品,賣高端品。理論上來說,終端覆蓋率越高,陳列做得越好,促銷活動持續(xù)不斷,貨就賣得越多,錢就賺

  作者:潘文富詳情


寓言故事:一個農家擠奶姑娘頭頂著一桶牛奶,從田野里走回農莊。她忽然想入非非:amp;這桶牛奶賣得的錢,至少可以買回三百個雞蛋。除去意外損失,這些雞蛋可以孵得二百五十只小雞。到雞價漲得最高時,便可以拿這

  作者:李文武詳情


員工來上班,先得把錢的事情說清楚,這個不能模糊。遠的不說,這剛入職的試用期工資得要明確。當然了,試用期工資發(fā)多少,這個事的主導權在老板手里,老板是怎么想的,決定了這個錢是怎么發(fā)給員工的。老板對新進員工

  作者:潘文富詳情


隨著“知本時代”的發(fā)展,員工越來越關注個人成就感,越來越注重個人職業(yè)發(fā)展,,而企業(yè)也為贏得人才、留住人才,實現平衡發(fā)展與人力資本的最大化,員工職業(yè)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也受到重視,并成為企業(yè)人才戰(zhàn)略的重要一環(huán)。

  作者:李慶軍詳情


版權聲明:

本網刊登/轉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或來源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網不對其真?zhèn)涡载撠煛?br /> 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本網轉載此文只是為 網友免費提供更多的知識或資訊,傳播管理/培訓經驗,不是直接以贏利為目的,版權歸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權方面問題或是本網相關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核實后將進行整理。


 我要發(fā)布需求,請點我!
COPYRIGT @ 2001-2018 HTTP://gzzmzs.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資源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