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

  培訓講師:方爾加

講師背景:
方爾加老師方爾加潛心研究儒家文化三十多年,在北京大學高級董事長班、光華管理學院EMBA、中國社會發(fā)展研究中心、清華大學、長江商學院、發(fā)展中心、華為集團等開設中國文化與企業(yè)管理講座。著有《道德經意釋致用》、《將帥型企業(yè)家松下幸之助》、《儒家思 詳細>>

方爾加
    課程咨詢電話:

道家文化詳細內容

道家文化

**部分:對 “道”的描繪。

一、 無。

1,事物的本質;

2,整體、長遠、未來;

3,絕對的完美;

4,量變;

5,文化場;

6,軟知識;

7,機制。

二、包容。

1,因順本性;

2,善待萬物。

三、生命力強大。

1, 出自本性,不受制于外;

2, 以小搏大,以柔克剛;

3, 勇于退讓,追求長遠;

4, 靈活變化;

5, 借用有形。

第二部分:如何行“道”?

一、無私。

二、無為。

三、無知。

道家文化講稿

介紹老子其人,老子思想產生的背景。

介紹莊子其人,莊子思想產生的背景。


**部分:對“道”的描繪。

 “道”只能夠形容什么樣,不能夠規(guī)定是什么。**形容,給我們提供觀察分析周圍事物的角度。下面對“道”進行形容:

一,“無”。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保?章)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曒,在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忽恍。迎不見其首,隨不見其后。執(zhí)古之道,以語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保?4章)

“孔得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忽。忽恍中有象,恍忽中有物。真冥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然?以此?!保?1章)

在我們周圍,既是存在,又不可感覺到的事物有許多:

1, 事物的本質。

認識事物的本質,要突破感官。(資產的有形與無形。政績的有形與無形。)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12章)

“樂與餌,過客止。道出言,淡無味,視不足見,聽不足聞,用不可既。”(35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始;有名,萬物母。常無,欲觀其妙;常有,欲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1章)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于無極?!保?8章)

2, 整體、長遠、未來。

人們往往只看到局部、眼前、現在。(松下不輕易降價。孔子說“君子不器?!保?/p>

“曲則全,枉則正;洼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或。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豈虛語?故成全而歸之?!保?2章)

“人生之柔弱,其死堅強。萬物草木生之柔脆,其死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共。故堅強處下,柔弱處上?!保?6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蹊。為天下蹊,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保?8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笔侵^行無行,攘無臂,仍無敵,執(zhí)無兵。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則哀者勝?!保?9章)

3, 絕對的完美。

我們總想得到絕對完美的東西。(松下說,天不予二物。人性一半一半。宮本五藏和柳生又壽郎。王陽明道不可言,只能夠在實際事物中體會。)

莊子說:東郭子問于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睎|郭子曰:“期而后可?!鼻f子曰:“在螻蟻?!痹唬骸昂纹湎滦埃俊痹唬骸霸诙敚╰i)稗(bai)?!痹唬骸昂纹溆滦??”曰:“在瓦甓(pi磚)。”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莊子·知北游》)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善?!保?1章)

4, 量變。

人們往往只看到質,看不到量。如鋼鐵生產。GDP國民生產總值的追求。城市貪大。社會問題不從小處注意。(柏拉圖學院不懂數學者免進。)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于易,為大于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保?3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破,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64章)

5, 文化場。

關于文化場的含義。潛意識。

“大道廢,有人義。智惠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保?8章)

“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民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保?9章)

6, 軟知識。

軟知識的含義。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保?7章)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之,以至于無為。無為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保?8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38章)

7, 機制。

機制是什么很難說清,但在道家那里可能有這些內容:

① 激發(fā)人的自覺性。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之豫之;其次,畏之侮之。信不足,有不信!由其貴言。成功事遂,百姓謂我自然?!保?7章)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瘕謫;善計,不用籌策;善閉,無關鍵不可開;善結,無繩約不可解?!保?7章)

② 將局部納入整體。

局部不能脫離整體。有缺陷的個體可以組合出完美的整體。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保?9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保?2章)

③ 給與空間。

制度的彈性、形式的靈活。索尼的教訓。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11章)

④ 存活萬物。

中庸。中央臺。教師與干部。

“圣人常善救人,而無棄人;常善救物,而無棄物?!保?7章)


二,包容。

“道”有極大的包容性。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人,必以言下之;欲先人,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人不重,處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與之爭。”(66章)

“天下皆謂我大,不肖。夫唯大,故不肖。若肖,久矣其細!”(67章)

包容性具體表現在:

1, 因順本性。

不破壞事物的自然。順而化之。松下論植物、酒、毒藥、用人。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保?4章)

“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保?3章)

“將欲翕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36章)

2, 善待萬物。

善待一切人,救人救物。

“圣人常善救人,而無棄人;常善救物,而無棄物。是謂襲明。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大迷,此謂要妙?!保?7章)

“圣人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49章)


三,生命力強大。

1,出自本性,不受制于外。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玃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保?5章)這段話啟發(fā)了后人人性論思想的產生。王陽明心學成敗在我的思想。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38章)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保?9章)

2,以小博大,(四兩千斤)以柔勝剛。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王侯若能守,萬物將自賓?!保?2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于無聞。是以知無為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保?3章)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52章)

“天下柔弱莫過于水,而攻堅;強莫之能先。其無以易之。故弱勝強,柔勝剛,天下莫能知,莫能行。”(78章) 

3,勇于退讓,追求長遠(說明有前途)。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又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保?章)

“曲則全,枉則正;洼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或。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豈虛語?故成全而歸之?!保?2章)

“知其雄,守其雌。”(28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人,必以言下之;欲先人,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人不重,處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與之爭?!保?6章)

“人生之柔弱,其死堅強。萬物草木生之柔脆,其死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共。故堅強處下,柔弱處上。” (76章)

4, 靈活變換。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蘥。虛而不屈,動而俞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nbsp;(5章)無狀之狀,無物之象。

5, 借用有形。

(德國、河南。)“古之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爭,善用仁者為下。是謂不爭之德,是以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保?8章)


第二部分:

如何行“道”?

一, 無私。

“莛與楹,厲與西施,恢詭譎怪,道通為一?!保ā肚f子·齊物論》)

“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大山為??;莫壽于殤子,而彭祖為夭。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保ā肚f子·齊物論》)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久。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保?章)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辱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為我有身。及我無身,吾有何患!故貴身于天下,若可托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保?3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保?章)

“圣人無心,以百姓心為心?!保?9章)

“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保?1章)

二,無為。

1, 抓要害之為。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之,以至于無為。無為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保?8章)

“執(zhí)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與餌,過客止。道出言,淡無味,視不足見,聽不足聞,用不可既。”(35章)

2, 靈活不拘之為。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蘥。虛而不屈,動而俞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保?章)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10章)

“圣人無心,以百姓心為心?!保?9章)

3, 不做根基之外的事。

“夫物云云,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忘作,兇?!保?6章)

“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圣人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知者不敢為,則無不治?!保?章)

“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民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19章)

4, 取法自然。

“悠兮,其貴言。成功事遂,百姓謂我自然?!保?7章)

“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保?4章)

 “圣人無心,以百姓心為心。”(49章)

“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保?4章)


三,無知。

1, 追求軟知識,排除硬知識的干擾。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保?2章)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之,以至于無為。”(48章)

2, 排除雜念,保持清醒狀態(tài)。

“滌除玄鑒”(10章)


 

方爾加老師的其它課程

一、孔子的歷史地位。1.當時的貴族中就有人稱道和批評孔子。(左傳昭公七年9月,孟僖子說孔子為“達者”,是圣人之后。叫兩個兒子師事之。)晏嬰批評孔子。(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軌法;倨傲自順,不可以為下;崇喪遂哀,破產厚葬,不可以為俗;游說乞貸,不可以為國。自大賢之息,周室既衰,禮樂缺有間。今孔子盛容飾,繁登降之禮,趨詳之節(jié),累世不能殫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君欲用之以

 講師:方爾加詳情


法家文化講授提綱一,法家的產生。歷史上有兩種法家,貴族法家很平民法家。后來貴族法家勝利了。二,法家的改革思想。1經濟改革思想。法家與道家儒家經濟思想之不同。法家因人、因地和開放式地發(fā)展經濟?!敖褚怨是厥聰?,而使新民作本,”(商)2,政治改革思想。以“富國強兵”為導向:“今世君不然,釋法而以知,背功而以譽?!保ㄉ蹋┓壹訌娋骷瘷啵孩偃趺?;②強勢;③用術;④壟

 講師:方爾加詳情


《國學與修身和為人》一,修身:道家:1,德善,德信;2,無私;3,知足;4,包容。儒家:1,自我批評;2,知行合一;3,從小事做起。法家:1,守法之公德;2,私仇不入公門。二,為人:道家:激發(fā)他人的生命力,為別人搭建平臺,當墊腳石。儒家:保護人激勵人用文化場影響人法家:側重于對人的防范。

 講師:方爾加詳情


一、法家及法家學派歷史上的兩個法家平民法家貴族法家法家學派二、法家的改革思想經濟改革思想因人、因時、因地開放式改革政治改革思想以富國強兵為導向弱民、強勢用術、壟斷利途思想文化舉措爭奪話語權法家自有的是非標準三、法家思想與現代企業(yè)管理以“法”治企“術”在企業(yè)管理中的應用勢者,勝眾之資也;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賢”治與“勢”治;“法”、“術”、“勢”相結合的管理

 講師:方爾加詳情


和領導一起交流儒家文化,非常榮幸,那么剛才主持人說了我是從哲學的角度來講儒家文化,也就是說我今天上午我講的其實是哲學課,那么哲學,我們在做的各位都知道特別的枯燥,特別乏味,我們在做的各位我估計都有逃課的經歷,有人說沒逃過課,就不是大學生,我也逃過課,我是學哲學的,可是我還逃過哲學課,因為太枯燥了,我估計我們在做的各位大家都是老同學了,我估計在座的各位都逃過課

 講師:方爾加詳情


儒家文化   01.01

一、儒家概論1,“儒”和“儒家”的含義。2,儒家的重要性。3,儒家的貢獻。二、儒家文化的特點1,以人為本,以民為本。2,向潛意識滲透。3,強調群體為本位。三、儒家的治國安邦之道1,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明?2,文化的三個層次。3,精神文明為本。四、儒家的修身之道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成物。五、儒家的核心思想——中庸1,中庸的含義。2,中庸在歷史上的體現

 講師:方爾加詳情


COPYRIGT @ 2001-2018 HTTP://gzzmzs.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資源網 版權所有